配资券商 青浦老街︱章堰老街

发布日期:2024-07-30 22:26    点击次数:120

配资券商 青浦老街︱章堰老街

“城市的源头是一条街,最早的街,过后都叫做老街。”——冯骥才(中国当代作家、画家、社会活动家)

对于一座城市来说,老街是城市历史的见证者,是岁月长河中的珍贵遗产,对于当地市民来说,老街是他们成长的地方,是心灵的归宿,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。

青浦地处江浙沪交会处,境内江河纵横,水路四通八达,特别是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2年)建县后,青浦地区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,依赖发达的水路交通,金泽、唐行(现青浦老城厢)、朱家角、练塘、白鹤、重固等众多市镇相继兴起,成为太湖流域重要的布、粮、盐等商品集散地。然而,随着近现代陆路交通的兴起,河运逐渐衰落,青浦那些因河运而兴,依水而建的市镇也渐渐没落。它们有的整体搬迁,只留下空无一人的街巷静静矗立,诉说着过去的辉煌。有的填河成路,推屋造楼,把小巷深弄变成了成排的楼房。然而,总有那么几条老街幸运地留存了下来,默默地向人们讲述着这个地区、这座城市的过往。近年来这些老街陆续被修缮整理,成为人们探寻当地历史、感受城市记忆的重要路径。

每经AI快讯,5月17日,游戏驿站美股盘前跌逾10%。

K图 300750_0

章堰老街

章堰老街位于青浦区重固镇,是上海地区最“新”的一条“老”街。说它“新”,是因为改造后的章堰老街除了城隍庙、章家宅、原村史馆以及古桥等仍然保留着古老的风貌,其它大部分建筑和设施都是新建的。说它“老”,是因为章堰始建于北宋南丰二年(1069年),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。

相传,北宋政治家、军事家章楶监华亭盐务时,于此筑堰安家,故而得名。章楶的好友苏东坡先生曾旅居于此,期间为章楶的新屋题写《思堂记》。近千年过去,当年的“思堂”不复存在,而《思堂记》则留存至今。

据《松江府志》与《青浦县志》记载:章堰以章堰泾为市河,南经崧泽塘,穿越太浦河至松江,北达青龙江。清乾隆年间,得益于商道之便,士绅商家纷纷迁居于此,时有居民200多户20余所厅堂。东西原有府城隍庙和县城隍庙各1座。河西有市行、米厂、典当、商店、作坊、茶楼、酒馆等百余家。清乾隆年间于此设新泾巡检司。抗日战争期间,因地处青东腹地,无日军驻扎,青东粮油都在此集散,市场兴旺。故有“金章堰、银重固”之称。解放初,这里曾是章堰、堰西两乡人民政府驻地,1957年撤区并乡后,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移到重固,章堰逐渐衰落。到了90年代,这里的年轻人进一步向城市聚集,古村进一步衰落,老宅子人去楼空,街道上杂草疯长,甚至章氏家族的祖宅也近乎废墟,仅部分外墙和结构尚存。

2020年开始的章堰改造项目,继承了章堰古村落的传统布局,以章堰泾为市河,沿河而建,北商南居,修复了城隍庙和留存的3座古桥,并在袁家桥旧址处新建了混凝土玻璃结构的卧波桥。至此章堰历史上有关桥梁的描述“内四、外四、周十二”,其内四桥终于圆满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地处老街中段的章堰文化馆。基于“生存、生长、新生”的设计理念,外部保留了章家老宅残留的外墙,内部是采用了老宅布局的钢筋混凝土建筑,巧妙地将新与旧融合,使整个文化馆看上去就像是从老建筑中重新“生长出来的”。章堰文化馆荣获“Dezeen世界最佳建筑大奖”“全球人居环境规划设计奖”“Designboom 2020年十佳博物馆及文化中心”等世界级建筑大奖。这一设计理念不仅仅是章堰文化馆这单一建筑的设计理念,也贯穿了整个章堰老街的重建改造。

“新”章堰老街,保留的老桥残墙与全新的设计一起,让老街走出了“枯藤老树昏鸦、小桥流水人家”的固有场景,但老街的格局一如往昔,章堰泾静静流淌。

修复或是保留?复古或是创新?“新”章堰老街给出了新的思路。走在老街上,过去和未来在当下重叠,历史以一种“生长”的状态展现在人们面前。“新”章堰老街,把空间置于了时间之中配资券商,让老街在涅槃中重生,让乡愁和新生得以彼此攀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