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去配资平台 至忍枭雄,司马懿夺取曹魏大权,靠的是韬光养晦?
发布日期:2025-02-23 21:29 点击次数:60
在风云变幻的三国乱世去配资平台,不少人怀揣着对未来荣华富贵的憧憬,早早地投身于曹丕阵营,期望能在这场权力角逐中分得一杯羹。
事实证明,那些从一开始就坚定追随曹丕,并且熬过重重考验、坚持到后期的人,大多在朝堂之上占据了重要位置,尽享荣华富贵。然而,并非所有的追随者都能笑到最后。
朱烁便是其中的悲剧代表。朱烁性格急躁,脾气火爆,在人际交往中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,他不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,更不擅长经营人脉、拉拢人心。在曹丕去世的同一年,朱烁也撒手人寰,这无疑让他成为了这场政治角逐中的匆匆过客。
司马懿的崛起与朱烁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懿。司马懿早早地选择了曹丕作为自己的政治靠山。
曹操在世时,就敏锐地察觉到司马懿身上的 “狼顾之相”,对他心存戒备,认为他日后可能会威胁到曹魏政权。但在曹丕的全力庇护下,司马懿多次化险为夷,没有受到过多的刁难和打压。
展开剩余81%后来,司马懿升任军司马,负责屯田事务。在这个岗位上,他精心规划屯田区域,合理安排劳动力,使得屯田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,不仅为军队提供了充足的粮草供应,还稳定了地方经济。
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前,司马懿凭借敏锐的洞察力,向曹操谏言指出荆州地区存在用人不当的问题,可惜曹操并未重视。
结果,关羽抓住曹军防守漏洞,水淹七军,威震华夏,给曹操带来了巨大的危机。
关羽兵临襄樊,曹操甚至一度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。关键时刻,司马懿与蒋济力挽狂澜,坚决主张不能迁都,并提出了 “连吴治蜀” 的战略构想。
这一策略直接促成了曹操派遣使者前往江东,与孙权达成合作,最终引发了吕蒙白衣渡江,奇袭荆州,关羽败走麦城,三国局势由此发生了重大改变。
曹丕布局与落幕曹操时期,魏国人才济济,荀彧、郭嘉、荀攸、程昱、贾诩等谋士,犹如璀璨星辰,照亮了曹魏的政治天空。到了曹丕时代,随着老一辈谋士的相继离世,公认的顶尖谋士只剩下陈群、蒋济和司马懿。
陈群擅长制定规章制度,处理常规政务,以公正、严谨著称;而司马懿和蒋济则更擅长出奇谋,在关键时刻总能提出独特的见解,扭转局势。
曹丕登基后,对司马懿委以重任,司马懿一路高升,历任尚书、督军、御史中丞、侍中、右仆射等要职,成为曹丕在内政方面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,在朝堂上的地位日益显赫。
司马懿为人处世极为低调,行事谨慎。曹丕对他的信任,就如同孙权对东吴丞相顾雍的信任一般。
曹丕两次前往广陵阅兵,都放心地让司马懿留守许昌,负责后方的稳定和政务处理。在这一时期,司马懿一直以文官的形象示人,极少涉足军事领域,在之前的众多大战中,他的身影并不显眼。他总是在幕后默默地出谋划策,遇到事情时,也常常选择退居众人之后,不轻易崭露头角,因此在朝堂的诸多纷争中,他始终能置身事外,保存实力。
曹丕临终之际,开始精心布局身后的权力架构。在他眼中,司马懿既是多年的挚友,又是才华横溢、品行端正的能臣。
司马懿善用奇谋,精通屯田,在朝中上下都有着良好的口碑,处理政务更是得心应手。而且,他几乎没有兵权,不会对自己的子孙构成威胁。除了司马懿,陈群也凭借出色的政务能力和忠诚,成为辅政的合适人选。
曹丕最终拟定的辅政名单中,宗室心腹曹真、曹休负责执掌军队。这两人长期在军队中任职,有着丰富的军事经验和威望,但在政务处理方面却一窍不通,难以得到文官集团的认可和支持。
司马懿和陈群,虽然政务能力超强,却从未真正掌握过军队,他们既能辅佐年幼的曹叡治理国家,又不会对皇权构成威胁。同时,凭借着文官集团的支持,他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制衡曹真和曹休,从而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政治生态。
韬光养晦发动政变曹叡登基时年仅 23 岁,虽然治国和军事经验尚浅,但他头脑聪慧,极具潜力。
曹丕认为,四大辅政大臣只是一个过渡班子,只要给曹叡足够的时间熟悉权力运作,他必定能够掌控大局,延续曹魏的辉煌。
在当时的情况下,曹丕的这一安排看似完美无缺,即便是站在现代人的视角,也很难想出比这更合理的方案。
然而,世事难料。曹丕去世后,司马懿奉命成为辅政大臣之一,尽管在四位辅政大臣中排名最末,但他的地位却举足轻重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曹丕刚刚离世不到三个月,司马懿就首次真正接触到了兵权,这一变化如同蝴蝶扇动翅膀,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,使得原本看似稳定的政治局势开始逐渐失控。
曹叡在位前期,尚能勤勉治国,司马懿也依旧在其麾下尽心尽力,南征北战,屡立战功。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曹叡逐渐沉迷享乐,大兴土木,耗费大量民力财力 ,司马懿则在暗中积蓄力量。
景初三年(239 年),魏明帝曹叡驾崩,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,曹爽与司马懿成为托孤重臣,共同辅佐少主。
但曹爽忌惮司马懿的威望与权势,开始培植党羽,排挤司马懿,剥夺了他的太尉之职,将其提拔为太傅,实际架空。
面对曹爽的步步紧逼,司马懿暂时隐忍。他称病不朝,装出老之将死的病态,骗过了曹爽派来刺探的荆州刺史李胜,使其放松戒备。暗地里,他招募死士三千,分散在民间,还让儿子司马师担任中护军,保留了动用洛阳禁军的能力。
249 司马懿年发动高平陵事变。他趁曹爽兄弟随少帝曹芳出城祭扫之机,控制洛阳,迫使曹爽交出兵权,后以大逆不道之罪诛杀曹爽及其党羽,夷灭三族 。
司马氏从此掌握曹魏军政大权,十七年后的咸熙二年十二月(266 年 2 月)去配资平台,司马懿之孙、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少帝曹奂禅位,建立晋朝,三国时代也逐渐走向尾声。
发布于:山东省